在黃俊威教授於華梵大學所舉辦的第七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中,發表了『有關說一切有部的「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論諍』之論文,其中,最大的批判是在於有部沒有立足點,黃俊威教授認為:
『現在,就讓我們首先討論第一個論證,也就是屬於《雜阿含經》中最有力的經證,這是以「聖言量」的方式出現。誠如《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二十<分別隨眠品>中所說的:
論曰:三世實有。所以者何?由《契經》中世尊說故。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過去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以過去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若未來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以未來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
事實上,這裡所引用的《契經》,眾賢在《阿毘達磨順正理論》中說是《杖髻經》,然而,在《雜阿含經》中卻找不到這一本經。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所謂的《杖髻經》,其實是說一切有部憑空杜撰出來的一本偽經。真正相關的《契經》,應該是指《雜阿含經》<陰相應>的第十一經;也就是《過去未來無常經》2,其原文是:.....過去、未來色無常,況現在色。聖弟子!....』
首先,於現存阿含的版本中,除了確實沒有所謂《杖髻經》名稱之經名,事實上,在雜阿含中,所有的經文都沒有給予一個正式名稱,但如果因此而說,找不到《杖髻經》,便認為有部所主張存有論的來源依據是憑空杜撰出來的說法,似乎有必要再進一步釐清。另外,黃俊威教授認為有部是使用陰相應第十一經〈 SA.08〉,來推論出《杖髻經》的內容,也是由於上述所說。
筆者對此之說法,完全無法苟同,並且,此處是瞭解有部論述的非常重要關鍵,如一開始便錯,便會造成整個思路出現偏差,現在,筆者便點出有部所認為聖言量的來源,並非黃俊威教授所說的 SA.08,那麼,有部之依據是為何處?請再細讀《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二十 <分別隨眠品> 的:「由《契經》中世尊說故。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過去色非有,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便能知道此言所說之經,其實是 SA.7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未來色尚無常。況復現在色。多聞聖弟子如是觀察已。不顧過去色。不欣未來色。於現在色厭.離欲.滅寂靜。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們來比對兩者:
論→經:
苾芻當知→比丘
若過去色非有→若無過去色者
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多聞聖弟子無不顧過去色
以過去色是有故→以有過去色故
應多聞聖弟子眾,於過去色勤脩厭捨→多聞聖弟子不顧過去色
若未來色非有→若無未來色者
不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多聞聖弟子無不欣未來色
以未來色是有故→以有未來色故
應多聞聖弟子眾,於未來色勤斷欣求→多聞聖弟子不欣未來色
論中所引《契經》之內容無提及現在色→若無現在色者。多聞聖弟子不於現在色生厭.離欲.滅盡向。以欲現在色故。多聞聖弟子於現在色生厭.離欲.滅盡向。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如此,可以確定的是, SA.79就是所謂的《杖髻經》,經與論兩者之內容是一致的,此外,如果沒有《杖髻經》,那麼作為與有部持相反立場的世親,早就會批判沒有此經,如何又拿此經來與有部辯論呢?可以見得,此經不但存在,並且,世親也是讀過此經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