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無食樂經的比對




無食樂經(經號:SA.483/Sn36.31
本經敘述修禪的深義,乃視其對於物質,以及精神的純淨,而有喜、樂、舍、解脫等階段之差別。
古譯
以北傳禪那為主
範圍
以南傳禪那為主
食念
(慾望取求的想法)
五欲因緣生念
欲界
(攀緣慾望的範圍)
經由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所認識到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慾望及貪染的觸,屬於肉體的喜。
無食念
(離於五慾的想法)
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
色界
(以攀緣色法為主)
以生起離欲、離不善法的念頭跟意向,來放下欲、不善法的念頭跟意向(有尋、有伺),而生喜、樂,屬於精神的喜。
無食無食念
(平息五慾的想法)
有覺有觀息,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
色界
(以攀緣色法為主)
念頭跟意向的平息,生起自信(心能安置於自身某處而起信心),一心(心是統一的,專注的),進入後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屬於精神的喜。
食樂
(禪那取求的樂)
五欲因緣生樂、生喜
欲界(慾望的範圍)
經由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所認識到的樂。
無食樂
(離於喜的想法)
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色界
(攀緣色法的範圍)
從觀察解脫貪瞋癡的心而生起喜,比丘們!這被稱為比精神更精神的喜。
無食無食樂
(平息喜的取求)
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
色界
(攀緣色法的範圍)
凡緣這五種欲生起的樂與喜悅,這被稱為肉體的樂。
食捨
(欲取的捨離)
五欲因緣生捨
欲界(慾望的範圍)
對五欲因緣的發生產生了捨離。
無食捨
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第三禪具足住。
色界
(攀緣色法的範圍)
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於樂者』的第三禪,比丘們!這被稱為精神的樂。
無食無食捨
離苦息樂,憂喜先已離,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第四禪具足住。
色界
(攀緣色法的範圍)
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這被稱為精神的平靜。
食解脫
色俱行。
色界
(攀緣色法的範圍)
觀察解脫貪瞋癡的心而生起平靜,這被稱為比精神更精神的平靜。
無食解脫
無色俱行。
無色界(不再攀緣色法的範圍)
有關於色的解脫,為肉體的解脫。
無食無食解脫
貪欲不染解脫,瞋恚、愚癡心不染解脫。
涅槃
凡煩惱已盡的比丘,從觀察解脫貪瞋癡的心而生起解脫,比丘們!這被稱為比精神更精神的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