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簡說四聖諦(The Four Noble Truths in a Nutshell)

 

四聖諦,這個術語往往被掛在佛弟子的嘴上,其內容只有苦集滅道,敞若要求解釋,則往往說不清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茲予介紹,也希望各位學友能夠傳揚。

公元前 432~387年,佛陀的弟子在結集時,早就為後人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瑜伽師地論、契經事》卷85:

「謂於是中世尊觀待彼彼所化。宣說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蘊界處相應。緣起食諦相應。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入出息念學證淨等相應。又依八眾說眾相應。後結集者為令聖教久住。」(CBETA 2019.Q3, T30, no. 1579, p. 772c11-16)

此乃七事相應,內容指:蘊(Khandhasaṃyuttaṃ)、界(Dhātunānattasuttaṃ)、處(Saḷāyatanasaṃyuttaṃ)、緣起(Nidānasaṃyuttaṃ)、食(Āhārasuttaṃ,南北傳皆歸類至因緣中)、諦(Samādhisuttaṃ)、道品(Maggasaṃyuttaṃ),為最早結集的內容,若依據本母,它實際上已經告訴後人什麼是四聖諦:

🟡苦聖諦:

蘊相應(Khandhasaṃyuttaṃ)→北傳作陰相應,南傳作蘊相應。

🟡苦集聖諦:

界相應(Dhātunānattasuttaṃ)→北傳作界相應,南傳作界相應。
處相應(Saḷāyatanasaṃyuttaṃ)→北傳作入處相應,南傳作六處相應。
緣起相應(Nidānasaṃyuttaṃ)→北傳作因緣相應,南傳作因緣相應。含食相應。

🟡苦集滅聖諦:

食相應(Āhārasuttaṃ)→南北傳皆歸類至因緣相應,北傳屬雜因誦,南傳屬因緣篇。
諦相應(Samādhisuttaṃ)→北傳作諦相應,分類在雜因誦。南傳作諦相應,分類在大篇。

🟡苦集滅道聖諦:

道相應(Maggasaṃyuttaṃ)→北傳作道品誦,計有:念、正斷、如意足、根、力、覺支、聖道分、安那般那念、學及不壞淨。南傳作大篇,計有:覺支、念住、根、正勤、力、神足、神足、入出息、預流、諦。

這裡,雖然南北有些差異,還需檢討,例如,南北傳皆把界相應放在因緣相應之後,而與本母不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經文的編排是按照四聖諦來排列,那麼,假使有緣者是真的愛好、願意深入《契經》的,都應把這個知識傳遞給他人,因為,很少指導者來介紹當年編輯者的苦心。

如果,願意深入因緣相應,您甚至可以發現十二支緣起支的順序,佛陀也是按照四聖諦排列,這裡,舉個起頭例子,北傳陰相應,計178經,南傳蘊相應,計159經,這在緣所生法中的緣支,就是無明至名色。請感受這178經(159經)是不是這樣?你可以四支為一組,也可以三支為一分類,都會抓四聖諦,各位,無論將緣起支使用哪一種分法,修行,就是由五蘊開始,然後進入苦集法,即處相應,而並不是某些部派所主張的心或其他。願正法永住。

未達無學所分享,
皆非最終善知見。
一切教導話語錄,
當善抉擇及思惟。

進學孤獨園奉法人淨豐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