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守護六根如來禪



守護六根如來禪(3)

前言:
此書是卓榮德老師(淨光法師)於未出家前,由張碧華女士整理所發表的。法師共發表五大冊,這是其中一冊,當年凡出版一冊,即予收藏,今,於此分享序言。

【目錄】
《代序》        願正法常住福利眾生
《編者序》    有因有緣有縛

第一篇     正見
第二篇     一切無常
第三篇     一切相非我
第四篇     一切法順趣涅槃
第五篇     離欲則明
第六篇     斷六觸入處根本
第七篇     莫樂、莫苦
第八篇     護心不令隨五欲轉
第九篇     現法滅熾然
第十篇     貪愛是苦海
第十一篇  大海與濤波第
第十二篇  苦滅道跡
第十三篇  斷一切取道跡
第十四篇  不計著
第十五篇  有漏法、無漏法
第十六篇  所謂世間
第十七篇  世間滅道跡
第十八篇  度世間
第十九篇  清淨乞食住
第二十篇  正觀識無常
第二一篇  離諸虛偽
第二二篇  離貪則離繫
第二三篇  修行如調絃
第二四篇  愛為缝紩
第二五篇  正念離燒燃
第二六篇  律儀
第二七篇  篋募蛇譬經
第二八篇  見五欲如火坑
第二九篇  水流大樹經
第三十篇  明王善治
第三一篇  漏、無漏法經
第三二篇  不隨灰河漂沒
第三三篇  合手罄譬經
第三四篇  梵行清白
第三五篇  六根善調伏
第三六篇  恭敬何沙門
第三七篇  無上修根如來禪
第三八篇  六六法經
第三九篇  六分別六入處經
第四十篇  所謂人
第四一篇  善學忍辱
第四二篇  見以見為量了
第四三篇  內外入處
第四四篇  第一義空經



願正法常住福利眾生

世間是什麼?
人是什麼?
人生是什麼?
煩惱的根源是什麼?
解脫的道路怎麼走?
如來禪到底是什麼怎麼修習?

這一切問題都可以在本書找到「如實」的答案,來自於佛陀無上智慧的所知所見。

本書是選輯佛陀有關如何「正觀六入處」的教誨,每一篇經文都是直接通達無上智慧的提醒,等待欲願善思的心靈來解讀。

我們相信凡欲願如實對待生命的人,終將自本書獲得如實的智慧,自知作證,走上遠離顛倒、清淨解脫的道路。

靖您用心深入體驗每一篇經文的教誨,再三温習。深入寶山,絕不會,也不應空手而返。

再次感謝講堂同學的用心學習與共同護持。感謝過去、現在與未來戮力於學習正法、見證正法、流佈正法的朋友。願共同的努力與成長,終將使佛陀的智慧,常住世間福利眾生。

編者序

我還住在竹子湖的時候,鄰居養了一條狗,我們私下給牠取了個綽號:煙囪。

後來,鄰居因為移居他處,就把煙囪送走了。我和煙囪相依五載,人狗之間情誼深厚,牠的離去,比牠主人的離去,更教我傷懷。我回憶牠到底哪裡好,讓我到現在都忘不了?我想起牠每次一出現,就彷彿春風輕拂過我心頭!牠柔軟又溫暖的生命特質,最是教我忘不了。

這樣的生命特質,我罕在人類朋友身上瞥見。因為相對之下,人有更多的憍慢、煩惱 、貪愛和恐懼,把心弄得粗澀不堪,緊縮得柔軟不下來。我想,那些身、口、意行完全淨化至不帶一絲粗澀的覺者,他們的生命品質一定是柔軟得令人著迷、感動。

眾生為什麼會被煩惱繫縛呢?有一回,佛陀在拘留搜調牛聚落對比丘們說明這其中的緣由︰眾生的煩惱是透過根、塵觸,在見、聞、嗅、嚐、覺、識的過程中,不知量、不分別,而吃進心裡的貪愛、無明、不正思惟,是三種令煩惱無法止息的根源。

「云何有因有緣有縛法經?謂眼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為眼因、眼緣、眼縛?謂眼,業因、業緣、業縛。業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為業因、業緣、業縛?

謂業,愛因、愛綠、愛縛。愛有因、有綠、有縛,何等為愛因、愛緣、愛縳?

愛,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無明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

謂無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不正思惟有因、有緣、有縛,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

謂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癡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無明,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見雜阿含三三四經、印順編《雜阿含經論會編》入處相應....七七經)

        所知所識,受限六根經驗

佛陀說,眾生被煩惱繫縛、流轉生死的因緣,就在六根經險之中。

緣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觸六塵(色、聳、香、味、觸、法),產生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認識作用,根、塵、識和合生觸,在觸境中產生種種感受、想法、意思衝動一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統稱為六根經驗,也就是眾生的身心現象。眾生透過六根覺知、認識世間,能知能識的一切,都受限於六根經驗,很難從中超越出來。

        六根觸境,循業發現世間

什麼是六根經驗形成的正因和助緣?六根為何所縛而無法解脫呢?就是業----身體、語言、意念為等慣性行為。

六根經驗形成的因,在於累世以來的身、 口、意行,造作許多善業、惡業、不善不惡業,這樣的因緣果報,決定我們今生得如是人身,有如是的六根,能覺知、認識世間;也形塑出我們內在的業識習性,主導我們今生的意思、行為傾向,影響六根接觸外境時的取角及品質。

今生身、口、意行的品質--行十善業或十惡業--是影響六根觸,朝向清淨或煩惱的助緣,它能減少或增強六根攀緣造業的衝力,轉化業識的品質,決定是否引動業力現前,以及未來世的因緣果報。

過去世加上現在世的各種身、 口 、意行,累積成強大的業識習性,繫縛住六根的反應模式,循業發現世間。如果今生,沒有自覺性地淨化身、口、意行至清淨無染的境界,就無法停止有續的衝動,只能順業識流、入生死海、受善惡報,來生的六根狀態相續產生。

        貪愛抓取,造作善惡業行

業行,同樣有因、有緣、有縛。什麼是業形成的正因和助緣?業行為何所縛而無法停止呢?就是貪愛。緣六根觸境,產生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因為味著樂受,所以產生貪愛。

貪愛,是累世業行的正因。緣愛,而有抓取,衍生貪、嗔、害等種種愛結,把心縛住,隨結推動而作出各種身、口、意行。負向的行為,就是十惡業--殺生、偷盜、邪婬是身惡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是口惡業;貪念、害念、邪見是意惡業。由惡業故,墬三惡道。反之,就是持戒行十善業。由善業故,生三善道。我們累世以來,就是因為貪愛抓取,造諸業行,而不能出離六道輪迴。

貪愛,也是引動今生業力現前的助緣。愛欲,把根和境繫在一超,遇可意境,躊躇滿志,得意盡歡;遇不可意境,嗔恚不平,自苦苦他;遇可迷境,則愚癡顛倒。一顆心,顧前思後,忽苦忽樂,時時刻刻流轉在六道之中。這般心隨境轉,又受無常苦迫,身心熾然,自心更往外求,招感惡業現前,增諸苦報。

在境遇中,如果沒有覺察力,我們的行為反應就常常被愛欲所繫。愛、業又相互為緣,彼此增長;因為有愛欲,心意識住著在色、受、想、思等境界上,在六根觸境中,攀緣抓取愛念的境界,強化行為習性;習性不斷增強,又回饋更強大的愛欲衝力,增加六根攀綠六塵,招集無數色、受、想、思,造作無量惑業。

愛結不斷,則抓取不停,業行不止,輾轉繫絆,縫紩一世又一世的業緣情牽。

        無明我執,增廣貪愛執取

貪愛同樣有因、有緣、有縛。什麼是貪愛形成的正因和助緣?貪愛為何所縛,而無法停止呢?就是無明。

無明,即我執,執取不斷生滅變異的身心經驗,認為是我、我的、有永恆不變的相存在,執著六根觸境產生的種種感受,認為真實不虛而貪愛樂受,所以無明是貪愛的正因。

無明又是引動貪愛的助綠。因為不知不明「無我」的實相,攀緣無常世間,造成煩惱無法安住當下,轉而增廣貪愛,想藉更多的攀緣來滿足自我。貪愛增廣,造作更多貪、嗔、癡業,益增無明覆蓋。

無明障礙了心意識如實覺察的能力,任六根追逐色、罄、香、味、觸五欲之樂,使心被貪愛所繫。心有欲求,就會帶來所求不得的痛苦,困在煩惱中,無法清心自在。

        不正思惟,累積無明覆蓋

無明,同樣有因、有綠、有縛。什麼是無明形成的正因和助緣?是什麼原因導致心不能顯露明覺的觀照力呢?就是不正思惟。

正思惟,即「苦、集、滅、道」四聖諦思惟。佛陀證道後,首次轉法輪,向五比丘開演的就是四聖諦。為什麼正思惟能滅盡無明,讓生命完全覺醒呢?邀請您放輕鬆,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依法進入:

正思惟苦----佛陀說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色受想行識)熾盛、所求不得。五陰熾盛是指身心現象一直在氧化燃燒。因為世間萬法,因緣所生,無常變異,由不得我們的意志作主,所以是苦、無我亦無我所。

如實覺察你的身心經驗,體驗︰身體、感受、想法、意思衝動、意識分別、以及外境界一切相,是固定不變、還是不斷生滅變異?如果是不斷生滅變異的現象,是否無常而不可抓取?若是無常,不能盡如己意,苦不苦?無始劫的輪迴、無數次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活壓力……你苦不苦?

證知苦︰確信忽苦忽樂的人生終究是苦,因為無常變異。人生既已展開,苦境總是難免,自己如此,他人亦然。佛陀說無常苦,不是要讓我們陷在苦感中過活,而是幫助我們認清「無我、無我所」的實相,如實接受不再因貪愛而生掛礙,不再因拒斥而苦上加苦,增加愁結和憂傷。進而體會苦樂無常,平等捨離,學習身苦、心不苦的智慧,了然面對人生難處。

正思惟苦集----苦是如何聚集的呢?佛陀提出十二因緣法,闡述苦是因緣所生,因為有無明,故產生無明的衝動,引動業識攀綠,住著受精卵,執取為「我身」,形成名色,名色成長發展出六根,觸境時產生各種感受,因為沒有正知正念,緣受產生貪愛,進而抓取,產生有續的衝動,造作業行,不斷受生各種痛苦,因此聚集。其中,「我執」的抓取,是受生和苦集的關鍵。

如實覺察你的身心經驗,體驗︰你過去所受的苦,是不是因為心有愛取、但又抗拒無常而來的?想想你因握得太緊,而帶給自己和別人的苦,你是否願意試著放下,接受無常而停止抓取。

下定決心斷除苦集:正知一切現象隨緣生滅,在這個因緣聚合、互不相屬的世間,沒有誰又須接受誰不當的期待和對待。在六根觸境時,自覺性地對自、他多一分體貼,對凡事少一分執取,學習不擾眾生、不結惡緣。即使無法像阿羅漢一樣,修行到完全停止抓取的境界,但至少,能減緩愛取的衝力,碰到問題時,自己能少受點苦,親友也不用陪著受罪。

正思惟苦滅----佛陀說在六根觸境時,正觀一切無常、無我,不起貪愛,不抓取,心不隨境轉,苦就滅了。如實覺察你的身心經驗,體驗︰你曾經歷過的片刻清涼,是不是因為放下掛礙、停止抓取而來的?透過剎那苦滅的體驗,正觀生生滅滅的一切現象,非實本有,若不取不著,當下寂滅清涼。想讓心永遠清涼,就要下定決心證得苦滅,持戒修八正道,自覺性地離斷愛欲抓取,達到完全覺醒的生命狀態。

正思惟滅苦之道----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清淨身、口、意行的方法,能夠護持六根不起貪愛抓取(參見本書第十七篇)。如實覺察你的身心經驗,體驗︰實踐八正道,過積極正向的生活,是否有助於你減少外緣、淨化行為、莊嚴生命?如果,你確信八正道是通向少苦、離苦的方法,就要下定決心依法而行,追隨賢聖道跡。

沒有深刻地思惟「苦、集、滅、道」真諦、持續「無常、苦、空、無我」的根本作意,是破不了自我感的。起心動念不離身見、我見、我所見,認為六根經驗中有我、我所、相在,觸境當下胡亂取相,這是累世無明形成的因。現在如果沒有建立正思惟,又會累積無明覆蓋,強化愚癡行為,使心意識難以從無明的結縛中掙脫出來。

        守護六根,正念不隨境轉

不正思惟,同樣有因、有綠、有縛。什麼是不正思惟形成的正因和助緣?不正思惟為何所縛而無法停止呢?癥結就在根、塵觸起識別而呈現境界時,沒有正知正念,不如實覺察一切顯相無常變異、隨緣聚散,所以產生不正思惟,誤認根、塵、識、觸、受、想、思皆實有,產生愛念抓取、愚癡顛倒。愚癡就是無明;愚癡所生的索求、欲念,就是貪愛;貪愛所造作的一切行為,就是業行。

佛陀又對比丘說︰因為心意識無始劫以來受到無明覆蓋,無法當下觀照、明覺生命的實相,而更增不正思惟;因貪愛抓取,而更增長無明;因不明覺的業行習性,而更滋長貪愛;因不知以「無常觀」守護六根,故觸境取相、攀緣追逐,更造作諸無明業行,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從而輪轉不休。是名「有因有綠有縛法經」。

讀了這篇經文,你會發現看,管好六根竟然這麼重要,因為六根觸境時,若不正思惟,則無明覆蓋,又生貪愛抓取,造作業行,又形成下一刻六根觸境時的反應模式。環環相扣,相互為緣,匯聚成互古不息的煩惱流。我們自以為擁有的、每天都在使用的眼、耳、鼻、舌、身、意,原來並不真正聽命於「我」,如果不如法使用,它們只是煩惱潛入的管道。生命中種種的惱患,原來是我們沒有好好守護六根所造成的。

如何守護六根呢?佛陀的教法是正知當下。當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識法的時候,帶著「苦、集、滅、道」正思惟,如實覺知自己身、受、心、法的一切狀態,是否對各種境界生起貪嗔癡念?如果有,就是有抓取,當下停止抓取,離斷貪嗔癡念,心就不會隨境流轉了。

        持續淨化,存在就是獻禮

眾生煩惱,有因有緣有縛!如果你也有煩惱,親愛的朋友,建議你找個清靜的地方獨處,慢慢釋放內在的緊縮,好好思惟︰自己的煩惱結使,是不是如佛所說,綠自愛取?看清楚生命輪迴流轉的始末,你決定怎樣對待自己----是任由六根攀緣、增苦,還是收攝六根、離苦?想想佛陀的生命品質,想想你內在的佛性,你也可以像他一樣柔軟清淨,只要你下定決心轉化自己。時時帶著正思惟,用「苦、集、滅、道」四聖諦來提醒自己,離斷抓取的苦患----快樂的時候,正知一切無常、因緣所生,心不隨樂境轉;難過的時候,正知一切無常、因緣所生,心不隨苦境轉。有朝一日,當你面對同樣的境遇,而內在習性的衝動變得比較淡了,恭喜你就是進步了。

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真正的強者不是在人我比較之中佔優勢的人,而是願意努力體現真理,正知正念六根觸境的狀態,學習無所取著,而把自己的存在變成一份獻禮,持續淨化、進化生命品質的人。

修行不是什麼漫天神佛、念咒感應的事,而是學習正向的方法,增強心的能量,轉化負向的習性。一套《雜阿含經》,佛陀的原始教法就在書裡。專精不懈地聞法、思惟、實踐,開啟出世間智慧的鑰匙,就掌握在自己手裡。當然,調伏習性(包括慣性的思惟模式)很不容易,這當中會經歷許多拉拒、反覆的過程,衝動來了,總要一忍再忍,依法對治,才能過關。

「入處相應」中的經文,是佛陀對於如何守護六根的教示。本書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經文,精選結集。讀經筆記部分,同學們寫得用心,榮德師改得費心,一切提供參考,希望你讀得「開心」----在佛陀的教法中,找到身心安止的所在。

透過覺察及安忍,一點一滴拔除心田上的雜草,調伏貪嗔癡的衝力,心自然一點一滴--像春風一樣--清柔超來。

感謝佛陀,感謝致力於流佈正法的聖弟子,感謝榮德師的指導及講堂同學們的努力,感謝所有促成本書出版及流通的朋友,感謝十方眾生。願本書的印行有益於法輪的轉動,增益有情眾生內在的和平與喜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