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主要是在論善惡因果報應的嗎?事實上,世尊一方面駁斥這個觀點的不正當性(1),一方面確又有以大神通來說眾生今日種種之善惡為何,這相互矛盾的現象是怎麼一回事呢?
《雜阿含經》(卷2) (五三)白話翻譯:
婆羅門就是如此產生疑問的,他問世尊:「世尊您到底是論述什麼?說什麼?」
世尊答:「我論述的是因,說的是原因。」【此處是大、大、大、非常大的重點】
婆羅門問:「論述什麼因?說的原因是什麼?」
世尊答:「我說的是,只要有因與緣的形成,便會聚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2);只要是有因及緣的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便會聚集而生起,當因及緣散滅了(3),那麼便能散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當因及緣散滅了,那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便不會再聚集生起。」
婆羅門問:「什麼叫做有因及緣起的形成,便會聚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什麼叫做有因及緣起的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處便會聚集而生起?」
世尊答:「愚癡而沒有聽聞真理的凡夫,不能如實知道色蘊的聚集、熄滅、得知(4)、禍害及遠離對色蘊的道理,由於不能如實知道,而會貪愛欲樂於色蘊,以為攀緣這個色蘊就會有快樂,因此,對色蘊來讚美,如此一來,與煩惱相應的心便會於此執著(5)。由於對於色蘊貪愛欲樂,那麼,就會煩惱(6)與執著於緣的現象。」
這段的談話,最大重點就是:「我論因說因」,再強調一次,論因說因,世人以為佛學是論因論果的(7),實則是非常不正確的,應當說,佛是重因而論因,由論因說因而告知眾生,世間的真理->「緣起」,而「緣起」,才是佛的重點與核心,這也正是佛學與所有他教的最大不同處了。
應當深深的體會這一段經文,切勿再以為佛法的重點是善惡因果報應,而是論因說因,熄苦滅苦。
頌曰:
佛非論因果,僅論因說因,佛斥宿命說,僅論緣起塵。
在緣起正法的前提下,瞭解世俗的善惡業報,對解脫生死的問題是毫無意義且無幫助的,世尊之所以僅「論因說因」,正是表彰佛法以因緣為立義大本而與所有宗派學說的不同;世尊之所以「論因說因」,更是為彰顯流轉生死之究竟真相,並提出解決之道,為此,將佛法淺化為一般世俗的因果論,而於其中如何來爭論不休,則非世尊本願了。
說明補述:
〈1〉請見中阿含業相應品度經第三。
〈2〉原文「世間」一詞的定義見雜阿含二三一、二三三 經。
〈3〉原文「滅」一詞可能有「危脆敗壞」之意,因此白話翻譯不用「熄滅」,而用「散滅」一語。
〈4〉原文「味」一詞是表達依感覺機能(即眼、耳、鼻、舌、身),所得知對象(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的意思,因五根為物質所構成,能攝取外界之對象,且能引起心內五識之認識作用,其含意頗為深廣,故甚難白話,勉強僅用「得知」作為表示,其實是不太正確的表達。
〈5〉原文「染著心」一詞是表達愛.貪.喜或是愛.樂.念或是貪.恚.癡所產生的煩惱,導致有所染污與執著,見雜阿含七一、三○五、三四四、四九○、五五○等經。
〈6〉 原文「取」一語為煩惱之異名,又有執著的含意。
〈7〉 關於佛學是論因論果一事,應當注意:
7.1 雜阿含僅有六四一經有提到因果,不過,本經是被混入的阿育王部分。可見得修多羅從來不說此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四阿含確實有談到善惡報問題,但並不是論因論果。
7.2 因果一詞尚有長阿含談到九異法時使用。
7.3 關於善惡報,增一是有最多處的談論〈相比其他三部〉,然而最古老也最常被引為代表的卻是中阿含經根本分別品鸚鵡經,因此,應當注意本經內容所趣與世俗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論有著不同的差異。
7.4 經文中善惡兩字的真實義,與一般認知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對於未明佛法真諦的大眾百姓來說,是無法一開始就說:「你們要知苦,要熄苦」,因此,世尊是借用當時流行於印度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說來教導眾生的,以表像來說,所謂的善有善報是說要布施、助人等等,但是由世尊的定義來說,「善」並不是指世俗所認知的善,而是如世尊所說,《中阿含伽彌尼經》:
「彼男女等。精進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業道。離殺.斷殺.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離邪見。斷邪見。得正見。」
世尊更進一步的說:
「若有比丘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捨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彼於未來苦。便自知我無未來苦。.........若自斷苦。不善法滅而善法生。我今寧可自斷其苦。便自斷苦。自斷苦已。不善法滅而善法生。不復斷苦。」
佛法真正的善就是離邪見,有正見,並依此修行,就能得知我於未來將斷一切苦因而不再受苦【四聖諦】,簡單的說明,行世俗的善業,產生正見【正見,八正道之一,乃是知「因緣」之正確觀念】的行為【善行】,則能進一步的滅其業行,斷一切因緣,證入涅槃,解脫生死,這才是佛法中所謂的「善」。
另外,在《中阿含鹽喻經》中,世尊說「惡」:
「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這裡便可知道,無論修不修身等等,如果不是依據佛法中所指的真正之善來修行,都是必得「苦果」之報。【大大大的重點】
「善」是依據四聖諦、八正道的正確行為;「惡」是,無論行為是否有無符合世俗的道德觀點,凡是不行佛法中真正的「善」,那麼,就是「惡」。世尊所要教的重點,不是單純的善惡因,也不是單純的做好事,當然也不是「前世的因果可以用現在的業來加以改變」【接受此說的原因是希望眾生要行真正的善】,而是《中阿含達梵行經》:
「若比丘如是知苦。知苦所因生。知苦有報。知苦勝如。知苦滅盡。知苦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苦」
〈8〉《雜阿含五三經》原文:
沙門瞿曇。何論何說。
佛告婆羅門。我論因.說因
又白佛言。云何論因。云何說因
佛告婆羅門。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
有因有緣世間滅。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云何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佛告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
知。不如實知故。愛樂於色。讚歎於色。染著心住。彼於色愛樂故取
。取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