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有生命就有無明和欲貪⋯無明和欲貪是與生俱來嗎?



關於此問題,佛陀有如下說明:


在SA 136經與SA 133經同說:

「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繫著,色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在SN 22.99經:

「諸比丘!輪迴乃由無始來,眾生為無明所蓋,渴愛所繫,流轉輪迴而不知其前際。」

於SN 4.1經~SN 4.14經、SN 4.19經~SN 4.20經、SN15.1經~SN 15.4經、SN15.8經~SN 15.13經、SN15.19經~SN 15.20經、SN 48.50經、SN 22.100經,皆同說於SN 22.99經,此經莊春江白話翻譯:

「輪迴是無始的,無明所蓋、渴愛所繫之眾生的流轉、輪迴,起始點是不被了知的。」

於SA 267經、SA 266經:

「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


以上佛陀所回答的輪迴之因,整理如下:

1.)南傳認為無明和欲貪是無始來,而不知其前際。
2.)北傳認為五蘊當下便有無明和欲貪,故而長道驅馳,但亦有同南傳所說。
3.)南北傳雙方的答案都是無明和欲貪且沒有業。
4.)無始以來而不知前際,並不是本具或本有,還是有一個根本起源,其要義應當還是在生命經驗發生的當下,不如實知。

其他與輪迴相關的經文尚有如下:

SN 35.188經:

「諸比丘!眼所識之色快意、可愛、樂、喜,誘生欲念,諸比丘!此於聖者之教稱為海。於此,含括於天、魔、梵之世界,含括於沙門、婆羅門、天、人間,多為沈沒,如縺絲,如覆腫物,似文邪草、婆羅婆草,不得超越離去處、惡趣、極墮處、輪迴。」


SA 216經:

「謂眼識色已,愛念、深著,貪樂身、口、意業,是名為海。一切世間阿修羅眾,乃至天、人,悉於其中貪樂沈沒,如狗肚藏,如亂草蘊,此世、他世絞結纏鎖,亦復如是。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此世、他世絞結纏鏁,亦復如是。」

此處南傳認為六入處對境有快意、可愛、樂、喜,誘生欲念,不得超越離去輪迴,北傳認為六入處對境有愛念、深著,貪樂身、口、意業,不得超越離去輪迴。此處南北傳未提及無明,僅針對於「愛」,但北傳多了個「業」,有兩種可能,一.北傳添加。二.南傳遺漏。「快樂、可愛」對應「愛念、深著」;「樂、喜,誘生欲念」對應「貪樂身、口、意業」,如依據SA 133經與SN 22.99經,北傳添加機率增加,又可能是業對應於「欲念」。

又SA 314經無,但在SN12.70經有:

「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見,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眼,見眾生之歿,見生時之劣、勝、美、醜、好、惡,知眾生之如業行耶」

在摩訶僧祇律明單提九十二事法之六中,類同SN12.70經此問,但無「業」之用語,而本句莊春江翻譯「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諸位尊者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眾生死時、往生時,在下劣、勝妙,美、醜,幸、不幸中,了知眾生依業流轉」

但巴利語原文是:

「Api pana tumhe āyasmanto evaṃ jānantā evaṃ passantā dibbena cakkhunā visuddhena atikkantamānusakena satte passatha cavamāne upapajjamāne hīne paṇīte suvaṇṇe dubbaṇṇe, sugate duggate yathākammūpage satte pajānātha」

其中關鍵字 yathākammūpage 的 yathā 是正如(像、相似)、依照(以…條件)、可能、關於、涉及,並不是依據(巴利語 sannissita),故 yathākammūpage 是「已如業達成」、「已如業經驗到」、「已如業而產生」,故莊春江受到論師影響,將「正如、依照」變成「依據」,並添加「流轉」兩字,使人誤解流轉之因是「業」,而吳老元版的翻譯則為正確。

在 SN 24.8經:

「於此間,謂:無有『因我此持戒、禁戒、苦行、梵行、令熟未熟之業,繼續忍受已熟之業至滅盡。』以桀可量樂、苦,於輪迴中無有邊際,無有增減、消長。」

SA 163經:

「彼無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我常持戒,受諸苦行,修諸梵行,不熟業者令熟,已熟業者棄捨,進退不可知。』此苦樂常住,生死定量。譬如縷丸擲著空中,漸漸來下,至地自住。如是八萬四千大劫生死定量,亦復如是。」

此兩經指出有外道認為流轉至少要八萬四千大劫的時間,才有可得究竟苦邊,而在這時間內,不可能業盡而不流轉,或是,無論將業如何不斷捨除,無法可知是業少了,還是增加了。佛陀認為這樣是無法調伏樂、苦而流轉不止。這裡,外道皆認為流轉之因是「業」。

最後,在SN 56.21經:

「因對四聖諦不了悟、不通達,如是,我與汝等將永久流轉輪迴。」

SA 403經:

「我與汝等於四聖諦無知、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受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

此處南北傳相同,對四聖諦不明,就會流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