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引用自:Gāndhārī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犍陀羅的語言及文獻)
1.中國自西漢以來所說的天竺、印度,都是梵語之「Sindhu」的對音,所指乃今日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流域;而非今日以恆河流域為主的南亞印度。
2.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與恆河流域的南亞印度,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國家。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主要是指喜馬拉雅山西南麓的西南亞印度-今日的巴基斯坦。
3.佛教的發源地是位於印度河流域往東延伸的尼泊爾,其境內的藍毗尼,佛陀一生活動的範圍是在當今印度的東北亞(即當今印度比哈爾邦 Bihar)及尼泊爾,此處,古時稱為摩揭陀「Magádha」,其採用的語言為摩揭陀語,而王舍城是摩揭陀國首都。
4.巴利語與摩揭陀語在特質上,有其差異,而耆那教經典是使用半摩揭陀語。由於,上座部主張巴利語是佛陀使用的語言,因此,巴利語很可能是摩揭陀國的方言、俗語或其中一支,或是半摩揭陀語。但由阿育王吉爾納爾(Girnar)法敕的比較,巴利語又接近毘舍遮語(Paiśācī),也就是說,巴利語可能只是上座分別說部所使用的語言。季羨林在《三論原始佛教語言問題》中表示,佛陀當年所使用的語言應為半摩揭陀語。
5.波斯帝國(西元前550年~前330年)的統治範圍含有印度河流域,期間,使用阿拉米文(Aramaic,阿拉伯字母)書寫行政文書,使得印度河流域於西元前4~3世紀,才出現借用了許多阿拉米字母的佉盧文(Kharoṣṭhī)。
6.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代,官方語言是摩揭陀語,在印度中部和東部所發現的碑銘,使用了佉盧文(Kharoṣṭhī)書寫中古印度諸俗語(Prakrit),直到以婆羅米文(Brāhmī)書寫的摩揭陀語(Magahī),在印度西北部則是使用了阿拉米文(Aramaic,阿拉伯字母)書寫的希臘語。阿育王為了開疆擴土,佉盧文後來被婆羅米文(Brāhmī)取代,因為,婆羅米文採用了希臘文的許多特點,此外,隨著婆羅門的復興,梵語作為印度的標準語言逐步興起,佉盧文無法勝任梵語精確的發音系統,也因此佉盧文在競爭中輸給了婆羅米文。
7.孔雀王朝滅亡後,巽伽王朝開始壓制佛教,後由甘華王朝繼承,甘華王朝被南印度的百乘王朝所滅,宣告了在摩揭陀區域所起來的所有霸權,在古印度完全結束。最終,這個一度曾傳至中國的古老文字,隨著樓蘭國的滅亡,佉盧文成為了死文字。
8.公元3世紀,印度逐漸脱離了貴霜帝國的外族統治,建立了笈多王朝。在這一時期,經由前面幾個王朝的壓制佛教(不見得每個),以梵語為標準語言的婆羅門教,收復了一度被佛教等沙門流派奪走的思想陣地,佛教教徒也只好逐漸開始,將自己的經典梵語化。此時,佉盧文便在西北印度消失由此,直到阿拉伯文字到來之前,婆羅米文成為印度次大陸上唯一的書寫系統。「婆羅米系文字」是之後印度文字書寫體系的統稱。
9.目前存世的西元前一世紀之前的碑銘石刻,從未用過當今所知的正統梵語,大多是中古印度俗語(Prakrit)。然後隨著時間流逝,Prakrit 碑銘石刻逐漸減少,梵語碑銘石刻逐漸增加,一直到梵語碑銘石刻完全取代 Prakrit 語 。換句話說,漢地普遍認為所謂梵語的佛經為正宗,又或是佛法來源於當今印度的說法,顯然是非常不精準。
10.「Prakrit」也就是普拉克里特諸語言或是中古印度諸種俗語,包含犍陀羅語、巴利語、摩揭陀語、馬哈拉施特拉語、索拉塞那語及阿波布蘭沙語等等。
11.當今所認知的印度古代歷史,是英國人殖民期間所創造的歷史,尤其是關於梵語及吠陀文化,更本沒有任何文獻與古物證據來證明,能夠推測到西元前2500~1800年。由《波你尼經》(Pāṇini)可知,梵文字母及文法,其實是在公元前4世紀才穩定,並由公元二世紀後開始取代 Prakrit,這由古物證據來看,也符合此現象,也就是說,婆羅門這時才開始登上歷史的主流,且如同中國諸子百家的歷史一樣,婆羅門開始將其他體系的思想予以吞入、瓦解與消滅 。而由印度教自稱為恆法(सनातन धर्म)來看,意味著南方恆河文明開始取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12.早期佛教經典記載,多針對梵天(代表吠陀文化),卻沒見到毗湿奴(Vaisnava dharma)、濕婆(śaiva paṁtha)與沙克達(Śāktaṃ)思想來看,很值得玩味。也就是說,由佛教文獻來看,耆那教與婆羅門的吠陀文化雖早於佛教,但要真正成為印度大陸的核心思想,應是很久之後,才誕生的笈多王朝。
13.佛教北傳的路徑必須由犍陀羅(Gandhāra,當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北部)開始。已發現最早的佛教文獻,都是以佉盧文書寫的犍陀羅語(Gāndhārī)。如果發現經文是使用佉盧文書寫的摩揭陀語,則絕對是珍寶中的珍寶。此外,由漢傳《中阿含經》的原語研究來看,便發現保留了不少摩揭陀語的特徵。
14.阿富汗巴米揚於1990年所發現佉盧文書寫犍陀羅語的早期佛教文獻中,除了相應部、中部的經文外,尚有《法句經》、《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四分律》殘卷及代表佛教演化的《佛本行集經》與 《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無論如何,這些文獻,雖然已非第一手的摩揭陀語,但已是最接近佛陀真相的年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