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阿修羅(asura)的身世


此圖為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拜火教)的著名圖徵,在蘇錦坤老師的書房夜話286:《相應部》〈11. Sakkasaṃyuttaṃ 帝釋相應〉與《吠陀》故事的關係中提到:


「阿修羅(Asura)跟波斯的索羅亞斯德教主神阿胡拉(Ahura)一詞同源,因為印度跟波斯感情不太好,所以阿修羅在吠陀時代中期就放在天神(Deva)的對立面。 不過波斯那邊也不甘示弱,就把惡魔叫做Daēva 」

 


Ahura 是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從史前印度-伊朗(波斯)宗教神的名稱。查詢阿維斯陀語(古波斯語)-中文字典中,此字翻譯為:基督、上帝、天、神明等。 於1909年《 English-Avesta Dictionary by K.E. Kanga》的字典中解釋為上帝(致力於知識)、創造者,見下圖:


 在《DDSA: The practical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中,在解釋阿修羅(Asura)時,依據《梨俱吠陀》(Ṛigveda Veda)提到「阿修羅」一詞是指至高無上的精神,在"神"的意義上, 牠主要被用於下面幾個神靈,例如:因陀羅(Indra、帝釋天),阿耆尼(Agni、火神),尤其是瓦魯阿(Varuṇa、伐樓拿)。 而阿修羅是由 Prajāpati(眾神之神,後來的濕婆則有此讚譽)由呼吸中所創造。 


根據伊朗百科全書(The Encyclopædia Iranica)中介紹,在《梨俱吠陀》中,阿修羅(Asura)原來是代表「古老的神靈們」,譬如父阿修羅(Father Asura)(10.124.3)、瓦魯阿(Varuṇa)和密特拉(Mitra)。他們統治著太初的混沌,直到有序世界由太初中被分化出而誕生後,其中一些阿修羅,例如烈火(Agni),索瑪(Soma),瓦魯阿(Varuṇa)和米特拉(Mitra),移交給了「年輕的神靈們」,即天神。 其他的阿修羅人則被驅逐,留在了黑暗的世界中。在《梨俱吠陀》中,仍然保留了此術語的兩種區別,即阿修羅‧提婆(devāˊv ásurā 8.25.4,cf 7.65.2)和阿修羅(ásurā adevāˊḥ 8.96.9)。阿修羅‧提婆為「阿修羅·天神」之意。
 

古伊朗(波斯)中的至高神與瓦魯阿(Varuṇa)相同,在某種程度上也與雙重神密特拉·瓦魯阿(MitrāˊVāruṇā)相同,不過並沒有特別名稱,祂簡單的被稱為阿胡拉(Ahura)或是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ā),這稱呼在2019年還原大唐盛世的《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中就出現過,其馬茲達的宗教圖徵即本文開頭時,帶有翼圓環的形象。在1920年時,松田(MaTsuDa)重次郎便是使用瑣羅亞斯德教發音相近的 Mazda,作為汽車品牌的名稱。

瑣羅亞斯德(Zarathuštra)認為,祂是最睿智的阿胡拉(Ahura),同樣的,在《梨俱吠陀》也稱為智者阿修羅(prácetas 1.41.1, 8.83.2; medhira 1.25.20)。在《夜柔吠陀》中,直接使用睿智(Prácetas)來代替阿胡拉(Ahura),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案例,如世界被阿胡拉(Ahura)創造等類同吠陀中說法,被保留在瑣羅亞斯德教的聖書《阿維斯陀》(Avesta)之中。

在讚美瑣羅亞斯德的歌曲中,體現對阿胡拉(Ahura)的奉獻,也等同《梨俱吠陀》7中對瓦魯阿(Varuṇa)的讚美,諸如種種,在文獻學中,認為阿修羅的來源,即為比婆羅門有更早文明的阿胡拉。總之,無論是在古老的波斯宗教還是在 Zarathuštra 的神學中,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ā)都是天堂和大地的創造者。此外,也可以看到,在古波斯宗教把
把婆羅門的天(daivas、devā)視為「非正統神」,而瑣羅亞斯德宗教中,把婆羅門的天(daivas、devā)視為「上帝、錯誤的上帝、惡魔」,但婆羅門與伊朗宗教態度的改變相反,只把阿修羅(Asura)視為「非神」(ásurā adevāḥ),可是,關於對大多數阿修羅(Asura) 的種種行為,極致醜化,多行毀天滅地之事,其實與惡魔也差不了多少。


阿修羅(Asura)的石雕幾乎沒有,但在12世紀中葉吳哥窟的外廊牆壁上,有個淺浮雕,內容是印度教中人人皆知的擾動乳海,說明神(Devā)與阿修羅(Asura)之間的戰鬥,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位神,具有瑣羅亞斯德教的特徵:那對大翅膀、輪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