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五根不是過患

 

讀經的困惑:

【我覺得:"五根"並非過患,豈能對此五根生厭、捨離?】


個人意見:

當對經文覺得怪異不通時,多半對翻譯誤解之故。以此例而言,參莊春江老師翻譯的 SN48.3:

「比丘們!當聖弟子如實了知這五根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比丘們!這被稱為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的入流者聖弟子。」

蕭式球老師的翻譯: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由於如實知道五根的集、滅、味、患、離,他稱為一位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的聖弟子。」

Bhikkhu Sujato的翻譯:

「一個高尚的弟子會如實知這五種能力的起源(緣生)、結局(因緣)、滿足、缺點和避開。這樣一個高尚的弟子被稱為入流者,不可能再入惡道,注定要覺醒。」

Anton P. Baron的翻譯:

 「當一個高貴的弟子真正理解這五種能力的起源(緣生)、消失(因緣)、滿足、危險和逃避是什麼樣子的時候,他就被稱為入流的高貴弟子,不受惡道的約束,有確定的前途,以智慧為目的....。」

巴利與原文是:

「“…Yato kho, bhikkhave, ariyasāvako imesaṃ pañcannaṃ indriyānaṃ samudayañca atthaṅgamañca assādañca ādīnavañca nissaraṇañca yathābhūtaṃ pajānāti ayaṃ vuccati, bhikkhave, ariyasāvako sotāpanno avinipātadhammo niyato sambodhiparāyaṇo”ti.」

此經相當SA.644經:

「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善觀察,如實善觀察者,於三結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是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於正覺,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請注意關鍵字:「indriyānaṃ」。

此語文法是為格,不是屬格,因此,為避免誤會,個人會如此翻譯:

「比丘們!聖弟子『應為了』五種能力(根)去對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予以如實了知,比丘們!這被稱為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的入流者聖弟子。」 

或;

「比丘們!聖弟子『應給』五種能力(根)對這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予以如實了知,比丘們!這被稱為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的入流者聖弟子。」

或; 

「比丘們!聖弟子五種能力(根)『應對』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來如實了知,比丘們!這被稱為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的入流者聖弟子。」

當使用「五根的」用語之時(屬格用法),造成:信根的、精進根的…慧根的患,及變成信根是、精進根是…慧根是患了,注意,五根當然不是過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