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得修正見

 

 

SA.587:「正見為前導…正見是先行者」

根據佛陀的教誨,遇到疑慮時,應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正見先行,而不是盲修瞎練。然而,直接體驗就好的主張,卻是許多指導師的知見,進而成為禪修營的普遍現象,於是,離經廣論,爭新競異,把佛陀的教導與次第,完全忘記。



如能聽聞正法者,還要如理作意,如此,法次法向,才能體驗,而任何體驗,必須回頭檢查,是否與佛陀一致,ˊ這在上座部稱為審察隨觀智(Patisankhāñāna)。如一時無法明白,應由正觀成就正見。

學友們!結交善人,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學友們!如今最好的善知識,莫過於《經》了,學人們!文字、語言、傳承的隔閡,必須突破。

SA.770:「不得修正見者,我終不說修習正見;以得修正見故,我說比丘應修正見,若不修正見者,當作非義,不饒益苦。」

佛陀已滅,如要學習,應修正見。要有正見,所言所行的定義,必須與佛陀一致,而非以自己以為的想定。在這個方面,開印法師就處理的很好,在他的課堂中,便特別強調,定義不同,會越離越遠,因此,一開頭就必須先釐清定義,然後才在說明過程中,告知這個說法是某部派的、印度傳統的、佛陀的等等。是的,定義要先一致,然後才去操作,就像葛印卡老師的課,就是先談定義,然後禪修,結束後,回頭檢查,這種教學方式,就是滿足正見為前導,當修正見,不要本末顛倒,希望大家瞭解。

「得修正見」,正見(sammādiṭṭhi)如何修?不是知道無常、苦、無我就好了嗎?或是,知道四聖諦就等同正見?如果要修,哪麼,要用何種禪修方式來修正見呢?有這樣疑問,表示還是不明白「正見」兩字。

SA.782:「正見是法…習法」

此處,佛陀特別點出,正見是實踐法(āsevitabbo dhammo),這意味著正見不單是指「正確的觀點」,而是要操作的、練習的

SA.188:「當正觀察(Sammā passaṃ)眼無常。如是觀者(passati),是名正見(sammādiṭṭhi);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yathābhūtaṃ sammappaññāya daṭṭhabbaṃ)。」

SA.467:「若彼比丘觀於樂受而作苦想,觀於苦受作劍刺想,觀不苦不樂受作無常滅想者,是名正見。」

正見離不開實修,正確的觀察無常,正確的看〔觀〕到(sammaddaso),觀察到快樂(Sukhā)將轉苦,觀察到把苦受視為飛箭(sallato)而求樂,觀察到不苦不樂時,也是不恆常的,這樣要正確看到、觀察到,並予以破壞。

SA.301:「心、境繫著使不取、不住、不計我(attā me),苦生而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

此處,我的阿特曼(attā me)之故,因此,這裡的正見代表入流。

SA.785:「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dhammavicayasambojjhaṅgo 擇法覺支)、分別(suvibhatta 完善區分)、推求(Kittāvatā nu kho 確實的情形)、覺知(veditabbe 體會到)、黠慧(vyattatā 巧慧)、開覺(Anubujjhana 理解)、觀察(daṭṭhabbaṃ 如實被看見),是名正見。」

正見,不但是法理、定義、破疑、明白,還包括實踐、練習、觀察及修行,具足時即為聖者。正觀是正見起手式,正見兩字,是知行合一的。

未達無學所分享,皆非最終善知見。
一切教導話語錄,當善抉擇及思惟。
如能回歸契經義,理清易瞭如實見。
滅苦義理世尊說,如是證明與得慧。

進學孤獨園奉法人淨豐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