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22.82》(PTS 3.102):
他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受……想……諸行……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比丘!這樣是有身見。
avinīto rūpaṃ attato samanupassati, rūpavantaṃ vā attānaṃ; attani vā rūpaṃ, rūpasmiṃ vā attānaṃ; vedanaṃ… saññaṃ… saṅkhāre… viññāṇaṃ… attato samanupassati, viññāṇavantaṃ vā attānaṃ; attani vā viññāṇaṃ, viññāṇasmiṃ vā attānaṃ. Evaṃ kho, bhikkhu, sakkāyadiṭṭhi hotī.
各位學友,身見中,此處漢譯的「我」是「attato」、「attānaṃ」、「attan」…。看到了沒?而無我是「anattā」,身見中的「我」,通通是無我的「我」(attā),且這個「我」,不是「非我、非我所」的「我」。
《SN.22.15》(PTS 3.23):
凡無我者『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這樣這應該以正確之慧如實被看見。
yadanattā taṃ ‘netaṃ mama, nesohamasmi, na meso attā’ti evametaṃ yathābhūtaṃ sammappaññāya daṭṭhabbaṃ.
《SN.22.15》可對照《SA.76》:
「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當作是觀。」
現在,可以由原語發現,無我(anattā)的我是 attā ,相在(na meso attā)的我是 attā,對身見定義中的「我」還是 attā。阿塔(attā)一方面可以當成反身代名詞,也就我自己、他自己、你自己,也就是指「人人自己」,這是指現實生活經驗上的,但在另一方面,阿塔(attā)也作為非現實生活經驗上的、終極存在的事物、實相或慨念的本體,故可說阿塔(attā)是「真我」、「神」、「靈魂」、「超靈」、「阿特曼」等等。
身見(sakkāyadiṭṭhi)的「身」是指「存在、現有的群體、身體」,「見」是指教義、學說、信念,也就是站在現實生活,由五蘊所產生的看法,菩提長老將 sakkāyadiṭṭhi翻譯成「個人身份認同觀」(identity view),即由現實生活的角度,來看周遭與自身,並依據現實予以架構經驗,或是於非現實來制定推論,於此,進而產生堅定無比的自我認同。這樣的認同,出於自身的角色、經歷、身份和性格的特質,或者,以現實生命經驗來超越此特徵基礎,使其個人身份,無論在現實、超現實上,都屬於固定不變的本體論。
根據身見,個人身份是不可改變的,從出生到死亡都是相同的,甚者死亡之外。因此,這種看法強調了固有特徵和不可改變的本質。所以,身見中所說的「我」、「阿塔」(attā),建立在現實中個人身份的認知,或是宗教哲學的存在認知,含攝現實與超現實。也因此,《SN.22.82》中,身見的阿塔(attā)直指無我(anattā)的我(attā)。也就是,身見的解釋,句面上看起來,很像是展現無我的「我、我的、相在」的細說,不過,更深的則是在表達「我」的架構有現實或超現實。
當認定色是我,則其餘為我的,這個「我」(attā),指現實常識的,也可指宗教哲學的、超現實的。在現實上,可能認為現實的實際身體(色)為我,或是我的,也可能認為某種終極存在的色是我,或是我的。前面的,立基於常識,較好理解,後面的看法,舉個例子,當認為某種終極或其他的自身,為一種極微物質(色)是我的存在。當然,也會有認為某種終極或其他等的自身,為某種純粹精神(受想行識)是我的存在。因種種認知,亦可替換「色」為受想行識之其一是「阿塔」(attā),或是整個五蘊是「阿塔」(attā)。
同樣的,「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的「我」,亦具有現實常識的,也可是指宗教哲學的、超現實的。現實常識所代表的我,處於「色身」中,或是現實常識的我,其中有「色身」。或者,某某種終極存在,處於「色身」中,或是某某種終極存在,其中有「色身」。同樣的,「色身」可以替換成其他。應注意,這裡範例用語,雖然使用「某某種終極存在」來代表 attā 的第二義,但是,主要是指「非現實生活經驗上」。
身見,分為「現實生活經驗」與「非現實生活經驗」的本體論,而基於身見(sakkāyadiṭṭhi)的「身」(sakkāya)為「現實生活經驗」的,因此,佛陀要表達,在於無論是「現實生活經驗」或「超現實」的本體論,都還是基於「現實生活經驗」所架構的。於此,倫理道德、法律規範、科技醫學、藝術文化、神話野史、宗教派系、國家政治、哲學思辨等框架全部含攝於阿塔(attā),故漢譯「相在」,楊郁文老師稱「宗教哲學的我見」。
未達無學所分享,
皆非最終善知見。
一切教導話語錄,
當善抉擇及思惟。
進學孤獨園奉法人淨豐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