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 星期三

調御階位(Dantabhūmi)中,四禪那與四念處不可分--介紹佛陀自覺前的禪修(三)

 

四禪與四念處是不可分的,但當今的某些教學,卻各走兩邊,讓我們由故事開始,來輕鬆地理解。

一位國王要對他的馴象師說:「請騎上皇家象,進入林野。當你看到一隻野生大象時,將其用繩索拴住頸部,連接到皇家象的身上來。」

馴象師回答道:「是的,陛下。」然後,按照要求去做了。…「陛下,帶回來野象了,已經在外面。」

🐘🦣😁➡️野象仍然渴望在森林中野外的樂趣。

國王:「我的馴象師,請馴服這頭野性的大象。馴服牠的野蠻行為、記憶、思緒,以及牠要求的狂野、疲憊和熱惱。使牠待在村落附近會很開心,並灌輸與人類相宜的行為。」

馴象師回答:「是的,陛下。」於是,他在地上挖了一根大柱子,並將野象拴在脖子上,利用這種方法來馴服它的野性行為、記憶和思想、壓力、疲勞和熱惱,使其能夠快樂地待在村莊附近,同時灌輸適當的人類行為。

然後,馴象師以柔和、悅耳、可愛、觸動人心、彬彬有禮,受到喜愛和認同的方式,對野象下達執行指示,野象也因為如此,願意接納而傾聽、覺察去理解,而不起野蠻行為、記憶與思緒,征服林野的的憶念與意向,以及不安、疲勞與熱惱。野象聽著馴象師而前進、回來,將憶念與意圖轉彎,對訓練熟練。

1️⃣🐘💡把野象拴住,這是以戒律自制和防護,以調伏想要返回林野(家庭)的想法。如是謂在調伏五欲:色、聲、香、味、觸。

2️⃣🐘💡馴象師以柔和、悅耳等方式,在培育歡喜佛法的念頭,以捨斷隨染及使慧減弱的五蓋之影響,也是培養正念和減弱煩惱的階段。

3️⃣🐘💡野象的傾聽、覺察去理解,代表著尋伺,征服林野(家庭)的憶念與意向(正見、正志的培育),以及不安、疲勞與熱惱,並開始認識四念住。

4️⃣🐘💡野象這時是「言語停止」,來傾聽馴象師的指令(戒律、佛法)。感官欲望、惡意、有害的被暫時放下,且有了正確的認識。這是要調伏貪婪、憂後,在諸法上隨看著法。

馴象師使用牧草、果木,作為獎勵,持續給予野象,並要求執行拿起、放下、前進、回來、站立、坐下的動作,而野象被訓練成喜歡,並遵循規矩、念住命令。

1️⃣🐘💡牧草、果木(tiṇakaṭṭhodakaṃ:飼料或牧草)的給予,代表佛法的蓄積,是為了內在的喜悅、無憂和安樂住,並避免外在的衝突,並開啟七覺支及四禪。(AN 7.67)

2️⃣🐘💡牧草、果木(tiṇakaṭṭhodakaṃ:飼料或牧草)的食用,代表感官欲望、不善的削弱。野象的傾聽、覺察並去理解,代表了尋、伺。

3️⃣🐘💡野象歡喜於訓練,代表了喜,故為初禪。此時,征服基於林野(家庭)生活的習慣。

4️⃣🐘💡國王是佛陀,而馴象師是《契經》,馴象師的指令是「善」,即「八正道」,野象聽著馴象師並記得而動作,這是「念」的培養。

馴象師持續要求站立和坐下的動作,野象已成長為大象。馴象師這次的要求是靜慮的成就。大象被手拿長矛的男子圍困起來,持續練習著站立和坐下,但這次是不能移動腳、身、頭部、耳朵、象牙、尾巴,也不移動象鼻。直到大象能忍受槍、劍、箭、斧頭的攻擊;它經得起鼓聲、定音鼓、號角和鐃鈸的轟鳴。

1️⃣✨✨能夠站立和坐下意味著靜慮與念住,身等則為六內入處,手拿長矛的男子為六外入處。

2️⃣✨✨馴象師持續要求是進一步調伏,操作是:在「身上」隨看著身,而不要尋思伴隨欲的尋;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於在「諸法上」隨看著法,而不要尋思伴隨欲的尋。他從尋與伺的平息,自身內的明淨,心的專一性,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中略)的第三禪……(中略)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遍淨之念的第四禪(莊春江老師翻譯,MN 125、SN 48.10 etc.)。此處表示四靜慮與四念處的不可分,也表示大象由頭至尾的訓練是以四念處為核心,而要求大象站立、坐下而不動的各個部位,表示此出階段屬二禪至四禪。

3️⃣✨✨①觀察三受,覺受心行,
觀法而住,制樂林野(家庭)意。②於觸集滅是受集滅,令心勝喜(樂),於內外隨觀法而住,除林野(家庭)欲念。③明受集、受滅,令心定,於法隨觀集滅法,止林野(家庭)疲勞。④於受欲貪調伏、捨斷、出離,令心解脫,以法存在之念、無有依止而住,樂正法。

4️⃣✨✨大象的忍受,代表守護根門,不被特徵和細節所吸引,修習聖戒。到達不動的時,將轉向諸漏的滅盡智。如實知道:「這是苦、這是苦集、這是苦滅、導向苦滅道跡。」如實知道:「這些是漏、這是漏集、這是漏滅、這是導向漏滅道跡。」當他這樣知、這樣見時,知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以上主要整理於《MN 125》,馴象師的持續要求,表示四靜慮與四念處的緊緊相扣。

未達無學所分享,
皆非最終善知見。
一切教導話語錄,
當善抉擇及思惟。

進學孤獨園奉法人淨豐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