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入流向道次第圖表


如果,能對世尊所說的法,越瞭解,對於修行的方法與目標,就會邁向這樣的次第,如果不瞭解,就算讀此經文,也只是讀過而不相應,無法深刻的體認。

通常,剛開始學習、修行,道場都是採用安般那(觀呼吸)的方式,來引導,而有些則直接由觀心下手,不過,如果您對法有正確認識的話,這裡,建議您使用佛陀的方法。

會使用與佛陀不一樣的方法,表示對佛陀的法,還認識不夠深,又或者是,把佛陀的法,當成理論,或是…。可是,如果,對佛陀的法,有足夠認識的話,自然便會發現,就算沒有讀過阿含中的某些經典,但在實際操作時,會很自然的去採用與佛陀的方式,然後回頭讀經,確認自己的操作能夠相應。又或者是,您讀過,但在禪修時,才深刻的體認,佛陀說的話,原來是如此意思。假使,讀者有此經歷,那麼,必然知道「如實知」之義。

本表以四諦三轉十二行的架構,予以表格化,多言無益,知者見知,非想而知,真正的如實知,必是見到在此七處中的每一處,予以熟練,完成三觀所刻畫的生命經驗,而非簡化、單純化的,或是,沒有扣住法義的種種其他方式。許多教學體系,鑑於培育正見,有其困難性,故通常一開始,並不使用佛陀親傳禪法,但在這般的洪流中,不斷的沖蝕、搬運、挪移中,只有少數正見向行者,能依經依法,法次法向。

8 則留言:

  1. 請教師兄 修行的次第 是由上而下 或由左至右呢? 在下愚昧 問得粗淺 請見諒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四個次第,三個目標,換個專業術語時,則是四念處與三轉,四念處次第正在整理。關於入流向道次第,可有兩種角度說明:

      A.)三轉的第一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指的是了知五蘊,第二轉,如實了知五取蘊,第三轉如實知五取蘊。
      B.)三轉的第一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指的是了知六入觸處,第二轉,如實了知六觸入處緣受,第三轉如實名色集則識集。

      刪除
    2. 補充,佛陀說的每一轉都含有四聖諦。

      刪除
  2. 不好意思,想到一個問題,七處善 三義觀 的三觀 南傳是 界 處 緣起 北傳是 蘊 處 界 成實論主張是 無常 苦 非我 ,法友文中提到的三觀便是七處三觀經的三觀嗎?請問三觀究竟是何者呢?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本表確實便是七處三觀。而三觀,古來說法不同,在諸論中,陰界入之說,小勝。

      界,是觀三界?(沒人想過)還是十八界?一位初學者,北傳要把十八界的觀察置放在六入處之前,合不合理?南傳則放在首位,合不合理?很顯然,此處應當非古層義。而成實論之說,是不是依據此派自身所持的雜阿含呢?也不得而知。如以此表指入流前,則成實論之說,不太適用,但此表其實也可應用在入流後,對吧。

      這個問題,我們要回到七處相應,無論南北傳,界相應皆屬因緣相應,蘊相應及處相應皆屬獨立,那麼,答案出來了,蘊、處、因緣,才是真的三觀之說。

      在佛陀教他兒子羅睺羅尊者時,也可以發現蘊、處、因緣才是原說。唯一的問題是,南傳以因緣相應優先,北傳以蘊相應優先,兩者皆有巧妙,依個人所走之路,在對法不清楚時,以蘊相應優先。

      刪除
  3. 『界,是觀三界?(沒人想過)』
    法友這句我也是相同想法,觀三界太離譜。

    不過在下近期重溫犢子部的三法度論,發現它把蘊、界、入的界解釋成欲、色、無色三界。
    所以也不能說沒人這樣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