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第三禪那的身覺樂-So kāyasukhampi cetosukhampi paṭisaṃvedeti.


 《MA.176》:「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得第三禪成就遊。」

《DA.9》:「離喜修捨、念、進,自知身樂,諸聖所求,憶念、捨、樂,入第三禪。」

問題:《中阿含》及《長阿含》提到身樂時,卻無說心樂?
繼續閱讀......

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

什麼是「我」?What Is the 'Self'?


 什麼是「我」?

🌺嘗試探討自己,您是否認識「我」?佛陀說的「我」超乎您的想像。「諸法無我」不但是聖道最後的指標,也是滅苦的最終翻轉。在四聖諦三轉中的任何一個階段中,對「我」不同層次的探討及破解,都能解決於此一階段中所存在的「我」之束縛。本文將以三種我的次序來認識「無我」(anattā)。
繼續閱讀......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因緣的首要--「有」-- This has come to be(Bhūtamidanti)

 


🟨正觀者,得由「存在」如實觀

A.緣於什麼,就以那個稱呼:緣於燃料(以燃料、養分為條件或動機;獲取到燃料、養分;提供燃料、養分),火便燃燒,這就稱為柴火。你們看到了這樣的存在嗎?

繼續閱讀......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存在的根源」--節錄於「The Root of Existence, Introduction Part」-- By Bhikkhu Bodhi

 


--The Root of Existence: The Mūlapariyāy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INTRODUCTION-- By Bhikkhu Bodhi
Published in 1980 by The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Kandy.

前言

我們經常發現自己陷入思想的迷宮中,永無止境地追逐一個難以捉摸的「我」。就像幽靈一樣,這個「我」似乎是我們經驗的驅動,頑固地無形。《Mūlapariyaya Sutta》邀請我們審視這個幻影,剝開存在過程的層次,揭露其核心的幻象。

人類的內在就像一塊畫布,我們的經驗繪製在其上。但這些經驗不僅僅是現實的被動反映,且由看待的角度積極塑造。當疑惑、欲望和比較等影響著感知,便引導我們構建一個「我」的敘述,這個敘述既是現實中的人稱,也是這個轉化的動作及架構--「我是」,漢譯「我」,難已詮釋。

「我是XX」,「是」為「存在本質」,漢譯「有」也,這是成為、轉成、運作並構思出「XX」,即「現實、虛幻或超越的任何」也--「我是」,由此展開該架構的擁有--「我所」,以及其「任何現實、虛幻或超越」的存在中心--「相在」,如是,貪、嗔、癡的渴愛爆發。

這些都是形貌、感受、知覺和思惟所互動而
複雜地架構出的分別認識--佛陀稱之為「五陰」。它是一個轉瞬即逝的現象,不斷變化和發展。然而,我們堅持這個短暫,稱為自我,圍繞它建立真實與虛無的身份以及一切,目的是害怕它的失去,於是努力保護和維護它。

繼續閱讀......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照妖鏡-Magic Mirror

 

探「我」之旅,多反思自省。本文深入佛理「無我」,探其與日常自認之交織。藉鏡影鴨形,皆映「我」之多狀,望能明也。

非但哲學,體悟之旅。鏡自照,鴨自觀,問「此誰?」答非一言足。挑固有「我」觀,引深自悟。同行此道,尋「我」真義,發內力。論自我、存有與認知,啟「我是誰」之新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