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我」
——以巴利聖典為範圍——
藤 本 晃
Published: 2021
Released on J-STAGE: August 27, 2022
https://doi.org/10.20769/jpbs.34.0_29
翻譯:淨豐
佛陀最重要的教義之一即是否定我(anātman / anattan)理論。普遍認為,在印度各種哲學與宗教中,唯有佛教否定「我」的存在或觀念。但是,學術界是否已經闡明了「否定我」(Non-self)在佛教語境中的意義?佛教中的「否定我」是否意味著「我不存在」?
佛陀在闡明自我本質的基礎上,闡述了無我理論。他開示道,自我觀念源於對「我感」(sakkāya)的錯誤認知。當世人思惟「我過去存在嗎?」、「我未來會存在嗎?」或「我現在存在嗎?」這些問題時,自然會產生「我」的感受。這種我感極易轉變為「自我實存」(sakkāyadiṭṭhi)的謬見。正因如此,世人往往執著於「我有自我」、「我無自我」、「我知自我」、「我不知自我」等諸般爭論。然而佛陀澈見,所有這些關於自我的觀念,都不過是對五取蘊(pañcupādānakkhandha)的執著,亦即對自身色身與四種心理活動的貪愛煩惱。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