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正念的力量-對純粹注意力範疇及其力量來源的探討(The Power of Mindfulness)

作者:Nyanaponika Thera © 1994
翻譯:淨豐

導言

是否真如本文標題所宣稱的那樣,正念實際上是一種力量?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似乎並非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念或注意力在多種看似更為重要的心理功能中占有一個相當謙遜的位置,這些功能服務於各種複雜的願望實現。在此,正念僅僅意味著「觀察自己的步伐」,以免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絆倒或錯失機會。只有在某些特定的任務和技能中,正念才會被更為刻意地培養,但即便如此,它仍被視為一個附屬的功能,其更廣泛的範圍和潛力並未被認識。

繼續閱讀......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方便善巧與正念(Skill in Means and Mindfulness)

 

Bhikkhu Anālayo
接受日期:2021年11月15日 / 線上發表日期:2021年12月23日
本翻譯基於Skill in Means and Mindfulness,作者Bhikkhu Anālayo,以 CC BY 4.0 授權發布。翻譯由 [淨豐] 完成。
原始作品連結

摘要

對早期佛教經典中相對罕見的「方便善巧」概念之探討顯示,該概念與正念的培育關係密切,其總體目標在於使心安住於善法,並防止不善法的生起。然而,與此同時,一則與佛陀之異母弟難陀(Nanda)及其對感官欲望之掙扎相關的敘事,亦顯示出「方便善巧」概念向不同方向發展的初期趨勢。事實上,某種程度上,此一事例甚至可被視為「原始密教」(proto-tantra)的一種表現。

關鍵詞

慈悲、難陀、感官欲望、方便善巧、善巧方便、密教

繼續閱讀......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法與不二論(Dhamma and Non-duality)

這篇文章探討了「聖者之法」(Ariyan Dhamma)與不二論系統在戒、定、慧三個層面的根本差異,並強調佛陀教法的獨特性。文章指出,不二論系統主張所有對立最終融入統一的實相,而佛法則堅持二元對立的現實性,並視其為修行與解脫的核心。不二論與後期佛教追求超越的「終極一體」,而正法則是強調「如實知見」,透過洞察現實事物的無常、苦與無我,達致解脫,這兩者是完全不同且絕對背離的。一位學習契經者,應要明辨,而非在親近正法的同時,卻又混雜著「某種終極」知見 。 繼續閱讀......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再論對外在的正念(Once Again on External Mindfulness)

 

Bhikkhu Anālayo⑥
Mindfulness (2020) 11:2651-2657
DOI: 10.1007/s12671-020-01481-9
2020年9月12日在線發表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Springer Nature 旗下成員,2020
以 CC BY 4.0 授權發布。翻譯由淨豐完成。

繼續閱讀......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對外的正念(External Mindfulness)

 

外在正念

@作者 Bhikkhu Anālayo

線上發表日期:2020 年 5 月 15 日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隸屬於 Springer Nature 2020

Mindfulness (2020) 11:1632-1646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20-01377-8
以 CC BY 4.0 授權發布。翻譯由
淨豐完成。

摘要

《念住經》(Satipaṭṭhāna-sutta)及其平行文獻中對正念正式修習的描述強調了該實踐的「內在」與「外在」層面。後世傳統對於這些正念建立方式的意涵呈現出多種觀點。或許由於這種不確定性,當代對於正念之潛在適用性及其效益的研究迄今主要集中於內在層面。從歷史的角度檢視《念住經》及其平行文獻的漸進演變,有助於釐清對「外在正念」修習的核心關切,即將正念導向他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