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聖諦—這是苦,這是苦集、這是苦滅、這是苦滅道跡

 


《轉法輪經》,北傳 SA.379:

此苦聖諦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

莊春江老師所翻譯《轉法輪經》南傳 SN 56.11:

「這是苦聖諦…這是苦集聖諦…這是苦滅聖諦…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


各位學友,如此的翻譯,造成了一個疑問,那就是讀完經文後,除了知道苦有八苦外或苦聖諦是在指八苦,那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道聖諦的詳細內容,會不會是八苦的集起…?

各位學友,真正的完全明白苦聖諦,必需要由苦集聖諦,因為,苦聖諦不單是"痛苦"聖諦。此外,各位學友,苦集聖諦也不是苦"集"聖諦。

為了要回答「這是苦聖諦…這是苦集聖諦…這是苦滅聖諦…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的問題,並非三言兩語可談完。如果,對「法」的瞭解越清楚,必會清楚,但因為教內自身的偏離正軌,現今要能說明,得花費好幾篇論文,然而,為解惑師者,多不深之,亦不明之。

今引 K. R. Norman 諾曼博士的《佛教文獻學十講--佛教研究的文獻學途徑》來介紹「這是苦,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的翻譯誤會。

本書在15頁1行提到:「第一聖諦不是苦,而是意識到『這(生存全部)是苦』。我曾見過用『這個苦是聖諦』、『這個苦的起源是聖諦』、『這個苦的中止是聖諦』,來翻譯前三個聖諦者,這完全沒有顧及語法和句法結構。只有在文獻學家檢視了問題,分析了語詞之間的關係,比較了梵語中諸版本的聖道,並建立了每個短語的句法結構之後,才有可能正確地將其翻譯為『"這是苦"的聖諦』,『"這是苦的緣起"的聖諦』等等。」

這短短一段說明,學友們讀起來,可能還是無法體會。諾曼博士用了一篇論文來說明更深的問題,有興趣的話,可參考陳世峰老師翻譯的:〈四聖諦 — 巴利文語法問題〉,不過,此篇讀來非常艱澀難懂,不適合大眾。

現在,再次還原「此苦聖諦…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一句。以諾曼博士在本書此處的翻譯是「『"這是苦"的聖諦』、『"這是苦的緣起"的聖諦』、『"這是苦滅"的聖諦』、『"這是苦的緣滅之道"的聖諦』」。

但如考量論文中,關於巴利語本文之文法上的建議與字源本義時,本句可說是
聖諦覺知到『生存全部的困境是苦』、『生存全部為困境的緣起』、『生存全部為困境的滅』、『趨向生存全部為困境的滅之道』」。或是簡化為聖諦覺知到『這是苦』、『這是苦集』、『這是苦滅』、『趨向苦滅之道』」。

學友們!這樣的理解與翻譯,表達出所謂的聖諦是包含苦集滅道,而不是單一的苦等,換言之,當問到苦聖諦是不是指如實知八苦的感受時,應這麼理解,苦聖諦並不只在於八苦,而是在於八苦所起的種種,有苦集、苦滅及導向苦滅的方法,因此,經文在一開始談苦聖諦,為其說八苦之後,苦集等之內容便無細說之故。

 學友們!經文中的"此"或"這",有意識到、覺知到、經驗到苦的內涵。苦,不是"痛苦",苦聖諦的苦是指生存全部皆是困境、逼迫,而生存全部指五取蘊,可參考《苦聖諦(Dukkha Ariyasacca)-生命的困境》一文。苦集,不是痛苦的結集,那個"集",原語義是指緣起,可參考《集、蘊、身》一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